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4433期 >> 005版 浪涌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增强文化自信 征稿启事 AI时代劳动权益的伦理考量与法治创新 编辑


AI时代劳动权益的伦理考量与法治创新


李劲松

2025.03.27

  □李劲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AI不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给劳动权益带来挑战,正在重塑劳动市场。算法的透明度问题以及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等问题,要求我们深究AI时代劳动权益的伦理困境,找到技术进步与劳动者权益保护间的平衡点。

  对AI影响劳动权益的质性分析确保AI秉持科技伦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创造者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问题。作为前沿创新技术,AI已在多领域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带来了诸多革命性的、有益于劳动权益的变化。在医疗领域,AI在提高诊疗效率的同时,创造了数据分析、健康管理等新岗位;在制造业,AI自动化生产线在减少对体力劳动依赖的同时,增加了对机器人维护、编程和系统集成等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在金融服务领域,AI通过算法优化风险管理,为投资者提供更精准决策服务的同时,催生了对金融科技专才的需求;在教育领域,AI在降低学生对教师依赖的同时,增加了对教育技术开发者和在线教育内容创作者的需求。这些正效应不仅助推社会发展,也为劳动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AI也给劳动权益带来挑战。AI替代低技能工作的现实将可能会导致失业;对那些无法被机器替代的高技能劳动者而言,将面临着持续学习、不断更新技能的压力。此外,AI的算法决策与现实的偏差,可能会影响招聘等劳动环节。这些不断呈现的、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的问题,使我们必须尽快作出伦理上的考量和法律上的创新性保障。首先要确保AI的发展、应用能惠及所有劳动者,而不是少数精英。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公平性和包容性原则设计AI系统,避免加剧社会不平等。其次,要保障所有劳动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他们了解AI可能带来的变化并参与决策。再次,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那些因AI替代而失业的劳动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再就业的机会。

  以道德算法实现AI保护劳动权益的科技伦理

  作为考量AI科技伦理的要素,道德算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事求是地说,设计并运用道德算法绝非易事,需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哲学、法学和社会学在内的跨学科合作,以确保道德算法能全面考虑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同时,道德算法还必须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方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期望。

  考量AI道德算法对劳动权益的保护效能,要深入分析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生活的实际影响。作为将现实伦理融入AI科技伦理的关键工具,道德算法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例如可让AI决策免受训练数据中偏见的影响,确保系统在招聘、信贷审批等领域不会产生歧视性结果;可使AI在收集、存储和使用个人数据时符合法律法规;可协助界定AI开发者、用户和监管者的对应权利,确保权责明确;可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伦理标准和法律法规定制AI系统,确保其在全球多样化的文化和法律环境中能够合规运行并契合当地价值观等等。道德算法是将伦理体系融入AI考量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助于解决AI发展中科技伦理相关问题,也在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挑战提供解决的基本条件。通过道德算法,我们可以确保AI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相一致,促进AI可持续应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以法治创新化解AI挑战劳动权益的法律机理

  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对劳动者身份认定的新问题。是否将这些实体纳入劳动法的约束范围,已是法治体系必须要有创新的领域。既然AI将替代简单重复性工作,技术性失业就是劳动者权益的新问题,对劳动法的就业保护机制和受影响劳动者的保障措施提出了新要求。AI持有个人数据的事实,要求法律明确规范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切实保护劳动者隐私权;算法在决策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可能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的问题,使如何确保算法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成为法治创新的重要内容;此外,AI的全球性应用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跨境法律问题。上述只是现阶段AI影响劳动权益的部分问题。

  要在AI快速发展中保护劳动权益,有的学者探究了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中政策和法律间的互动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可以通过特别立法预防和处理生成式AI引发的各种风险。这类研究意味着,在法治体系构建出集适应技术变革、保护劳动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于一体的法规。就创新法治体系化解AI对劳动权益造成的风险而言,立法要有前瞻性,确保法律规范与AI发展同步,为劳动权益提供前瞻性的保护;责任要有明确性,确保在AI造成劳动者权益受损时,有明确的法律责任承担者;权益要有具体性,要确保AI的应用不会侵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要保障劳动者对AI决策有申诉和纠正的权利,要鼓励和支持对劳动者进行AI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要对因AI技术失业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再就业服务,定期评估AI技术发展对劳动权益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相关法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时期,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尽管AI给劳动权益带来挑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更加积极作为,确保劳动者能够享受到技术红利,同时让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得到妥善保护。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全文共2149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