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4270期 >> 005版 浪涌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做好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海”的文章 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五重维度 征稿启事 编辑


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五重维度


谢东俊

2025.01.16

  □谢东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热点,成为解码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篇章,留下了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故事。我们要深刻认识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立场、内容、策略、形式、主体等五个维度着手,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全球穿透力、扩散力。

  秉持立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指明了必须坚守的立场,也成为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与此同时,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要寻找共同话题和共同价值,从人类共通的理念和感情设置议题,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时空的思想魅力,才能与世界人民具有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情感的共鸣点。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实践中,我们要讲述福建在现代化进程中与世界人民相遇相知、互利合作、文化交融、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通过叙事和共情传播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认同和理解。

  明确内容,提供丰富话语资源。党的二十大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这不仅为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且指明了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应聚焦的叙事方向和叙事内容。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主动设置故事内核和议题: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亲自领导和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实践探索和理念创新,这些都是阐释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这就要求在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要侧重围绕“五位一体”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国式现代化所承载具有福建特色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和特色故事,以“故事+创意+技术”的素材和福建样板,增添对外话语在表达阐释层面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把握策略,适应“他者”文化。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会涉及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而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话语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从解码的角度来考察,同样一个福建故事,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之间,甚至同一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解读,这使跨越地理边界并与多元文化相遇的全球故事传播更加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复杂多元的不同语境下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域外传播,要深谙

  “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和“量体裁衣”,根据各国不同政治社会现实情况、各地经济文化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考虑到文化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信仰差异,因地制宜采取契合“他者”文化特征的叙事框架、叙事视角、话语习惯、话语系统、行为展示、审美特性、媒介呈现方式等叙事底层逻辑,做到国家不同、策略不同,受众不同、方式不同,努力在差异化针对性传播中增强福建故事的亲近性与平等性。

  创新形式,强化数字技术赋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也影响着受众对各类信息的阅读习惯、心理预期与接受方式。数字时代传播媒介的实时性、广泛性、容量大、高速便捷等优势为向世界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带来无限机遇。一方面,我们要面向海外建设运营自主可控的数字化平台,既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培育出用户量大、活跃度高、影响面广、技术自主的全球数字传播矩阵,不断扩大我省数字平台的国际使用人群,又要借道行车、借船出海,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等国外知名数字平台建立和培育一批大流量账号和垂直类账号,或通过联合策划、产品共制、栏目共建、项目合作等方式与海外多元化国际数字传播进行新模式合作,不断提升福建故事国际传播的受众触达率和覆盖面;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福建故事传播的多语种原创数字产品供给,依托AI、VR、AR、4K等技术,通过虚实结合、动静互补,将图像、音视频、文本、游戏等要素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纪录片、短视频、创意海报、信息图解、金句摘录、微访谈等立体化、多样化的国际传播精品素材,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生动性、立体性、交互性。

  拓展主体,实现言说的多元化。人人代表福建形象,个个都讲福建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应当努力构建全社会积极参与、协同配合的叙事格局。这就要求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奏响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大合唱。一方面,要借用外嘴说话,邀请海外政要、学者、游客、外国来闽工作者、留学生等从自然风光、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社情民风等角度,以亲历者或观察者身份谈感受、讲故事,以此减少跨文化误读和传播障碍。例如,厦门大学教授潘维廉(WilliamN.Brown),作为福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通过写信、写书、代言、拍摄短视频等方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精彩讲述者。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非官方媒体、意见领袖、智库、涉外企业、华人华侨、青年大学生等不同讲述主体的作用,以他们的方式、行为和从事的活动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让受众从故事的张力和丰满的人物形象中产生共鸣。特别是福建现有海外华侨华人1580万人,分布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要充分发掘华侨华人这些中西文化最佳“转译者”跨语言、跨文化、跨地域的传播优势,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故事的国际传播力。

  (作者系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本文为2023-2024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FJ2024MGCA002〕阶段性成果;2023年度福建省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骨干培育计划项目〔JSG2023011〕阶段性成果。)

(全文共264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