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赢盈 罗理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这不仅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的重要法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用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切实把人民群众所忧所虑充分考虑进来,把人民群众的集思广益充分吸收进来,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见实效。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要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的立场想问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也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人民而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和实践要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思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是贯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也必须坚持到群众中去,切实使改革发展的成效由人民监督、评价,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扎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必须用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密切关系,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可以助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可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扣牢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立场,一切为了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设身处地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人民群众当前的所需所求,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方向与人民的利益同向,改革的策略与人民的需求同步,改革的成果与人民的期望同频。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可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准问题导向。调查研究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进群众门、知群众盼、排群众难、解群众愁、暖群众心的重要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是我们了解人民群众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同样也是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矛盾问题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体察实情、解剖整体,掌握情况,心中有数。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坚持人民群众在国家权力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筑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进而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人民群众在国家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设水平,更好地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坚持人民群众在权力监督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助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发展,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综上可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通过制度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筑牢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可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汇聚实践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改革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向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将改革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倘若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取得成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夯实群众基础,汇聚实践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用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法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切实把人民群众所忧所虑充分考虑进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划、推进和发展的进程中,只有做到真正心系群众,才能站稳人民立场。只有贯彻好、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正视群众的现实需求,才能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凸显实效,实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理想状态。一方面,我们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深入群众,扎根基层,把握好改革的力度、深度与尺度;另一方面,要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人民群众的集思广益充分吸收进来。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主体,只有做到切实问计于民,才能作出改革的科学决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更为险峻,所要破除的障碍和痼疾更为深入,因而必须要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民主,将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想法、思路充分地吸收进来,将广大基层富有推广性的经验案例有效地吸收进来,不断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顺应实践发展和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改革,关键在于落实,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之谈,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才能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问题,分析矛盾,解决困难。实践与历史已经证明,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政策举措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也无法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方式手段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也无法促进改革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改革谋划。
(作者许赢盈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理章为嘉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