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4048期 >> 005版 浪涌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的科学内涵 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征稿启事 编辑


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的科学内涵


马春玲

2024.02.29

  □马春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进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精华,也是贯穿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品质。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相联系,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相联系。

  坚持自信自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看待世界、看待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根本方法,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坚持自信自立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前提。自信自立体现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这些论述明确了自信自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涵。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自信自觉自主行动的向导。

  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历史活动主体的基本要件。自信自立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强调了中国历史活动主体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开拓创新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是中国人民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奋斗。“走自己的路”,也是党领导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总结的深刻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依靠自身力量写就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要求新时代历史活动主体坚持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反映,也要求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体能动性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坚持自信自立揭示了实现中国发展的内在禀赋。自信自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因与外因矛盾关系的基本原理。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道路和模式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中国走向现代化,既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共性,又体现中国国情和现代化个性。对“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等问题的回答,中国人民最具有发言权和判断力。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就是坚持发展为人民、依靠人民的初心和理念,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谋自主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自信自立的深层逻辑

  自信、自立,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相互区别。但它们又不是两个毫无关联的概念,而是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蕴含,共同构成自信自立这个统一的整体。

  自信是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造就的精神气质。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在党的奋斗历程中,自信具体表现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信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从容,等等。有这样自信的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不畏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自立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自立就是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依靠自己而存在”的道理。只有自立,才能摆脱束缚,实现独立和自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时代坚持自立,蕴含这些具体的论断和观点,即中国的问题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答;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决定和处理;中国发展的命运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走自己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自己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来创造中国的理论;在争取外部援助时要牢记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等等。

  自信、自立相互联系、内在统一。自信是自立的前提,有相信自己的信念,自立才有基础。而要获得真正的自信,就必须自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靠他人的力量生存和发展。可见,自信自立就是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自信显示的是对自己的坚定信心,建立在依靠自己取得的成功实践基础上;自立显示的是依靠自己力量的决心,以自信为前提条件。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既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依靠自己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处理国内外矛盾和问题时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又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自己的路自己开创,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使自己强大起来,不断增强自信。

  坚持自信自立的实践要求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牢牢把握中国发展进步命运的实践,这对坚持自信自立提出了要求。

  坚持自信自立要相信和依靠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坚持自信自立的提出者和确立者,是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的了解者和把握者,是自信自立原则在中国实践的领导者。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应把相信和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政治保障。既要相信和依靠党的领导继续取得中国发展的成就,要相信和依靠党的领导保持中国发展道路上、文化上的独立自主,还要相信和依靠党的领导自主解决粮食、关键核心技术等重大问题,从而不断夯实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的基础。

  坚持自信自立要坚定信仰、信念和“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四个自信”,为中国人民强起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持自信自立要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坚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清醒认识到,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也不是盲目排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既要坚持自我,又要学习他人,要把坚持自我与学习他人相结合;既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又要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既实现中国的发展,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坚持自信自立要把胸怀祖国与兼济天下相结合。热爱祖国和人民,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的应有之义。但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的爱国爱民特点,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把坚持自信自立置于世界视野,与关心人类命运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提出“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既胸怀祖国,又兼济天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龙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百年历程和经验研究”〔22XDJ023〕阶段性成果。)

(全文共3207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