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4041期 >> 005版 浪涌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逻辑 人民至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底色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编辑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逻辑


张燕妹

2024.02.22

  □张燕妹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昂扬奋进。

  理论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进一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接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创新观。文化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实践,它能够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利用CG(计算机动画)技术与VR(虚拟现实)技术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提出“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接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价值观。文化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交流,能够促进人们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趋势,贡献了一系列文明新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历史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袤沃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2023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明确了“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进一步强调“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第二个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之治的文明结晶。它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嵌了中华文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文化基因;又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个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了主动,这种主动的精神力量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践行出来的,并产生了生动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又使中国人民的精神主动性、精神创造性得到极大焕发,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由此,中国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进一步走到了文化自强。

  实践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繁荣兴盛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使得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了一种持续的文化认同和传承,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从磨难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都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在价值塑造、共识凝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繁荣兴盛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文化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还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届时,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将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

  文化繁荣兴盛关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在文化领域是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由此,我国文化领域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文化繁荣兴盛关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首先,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文化领域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其次,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能够凝聚各国人民的价值共识,营造公道正义的国际环境;最后,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不同文明更好实现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23017〕阶段性成果。)

  理论 态动

(全文共2992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