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 韩洁 张建友 王慧 贾晓东 葛鑫
3天、304.79万人次、59.14亿元……在众多“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的热力追捧下,北国冰城哈尔滨在2024年新年伊始就“赢麻”了,元旦假期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业界推测,这波旅游热潮将延续至寒假和春节假期。而哈尔滨的“出圈”,不仅带火了黑龙江全省冬季旅游,更带动东北地区冬季文旅消费市场的火爆。冰雪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正推动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文旅力量。
精耕细作 才能吸引来留得下游客
哈尔滨热度大涨源于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服务不周到而引起的“差评”“退票”风波。舆情发生第二天,冰雪大世界即发布《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深刻反思并连夜整改,同时表示将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品质,保证游客的游览体验。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导……一连串快速且诚意满满的应对措施,引来广大网友、游客的理解和支持。
哈尔滨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火”了。除了去冰雪大世界乘坐摩天轮欣赏如画冰城、体验世界最长冰滑梯、参加“万人雪地派对”,中央大街上鄂伦春族人的驯鹿表演、索菲亚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商场里演奏的交响乐团、“淘学企鹅”的憨态可掬、摆盘精致的冻梨等一系列“掏心掏肺掏家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花式文旅产品和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23年年末,一封充满温情的《黑龙江省致海内外游客朋友们的新年感谢信》更是让不少网友决定去实地感受“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的波澜景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哈尔滨的“走红”在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是当地政府尤其是文旅系统常年不懈努力的集中体现。1963年2月7日,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开创了现代冰雪文化的先河。60多年来,哈尔滨一直深耕冰雪领域。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我们抓住东北振兴机遇,着力打造‘中国一号冰雪旅游线路’,培育冰雪旅游世界级品牌;充分发挥冰雪旅游全链条优势,着力建设全国首个全谱系冰雪旅游目的地。”
除了高起点谋划发展,持续打造冰雪大世界、亚布力、太阳岛雪博会等世界级特色IP,发力高质量建设冰雪项目,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旅游核心圈,哈尔滨文旅部门还聚焦文体旅融合差异化营销,持续强化冰雪旅游宣传推介,让“一定要去一次哈尔滨”成为寒冬的浪漫约定,通过引流赋能增加热度,引爆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助推龙江冰雪旅游持续升温。2023年12月,哈尔滨冰雪旅游热度环比暴涨300%,元旦期间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27倍,首次登顶最受欢迎民宿目的地。
2023年12月31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拍照。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黑龙江“中国雪乡”景区夜景。新华社记者 刘昊东 摄
1月1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爱好者在晨光下滑雪。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以文塑旅 用好用足冰雪资源
哈尔滨已成中外游客冰雪旅游打卡地,也是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繁荣的一个代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晶说:“黑龙江以冰雪优势,推出了众多冰雪项目,同时在冰雪服务上进行再提升,让冰雪成为引客入省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龙江旅游振兴的重要选项。”
当前,“演艺+冰雪”成为龙江冰雪产业的一道亮色。黑龙江省歌舞剧院、黑龙江省杂技团、哈尔滨市芭蕾舞团等艺术团体纷纷走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冰雪嘉年华等景区进行展演。黑龙江省京剧院、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及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机构积极开展驻场演出活动,游客们实现了“白天观景、晚上观剧”的愿望。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表示:“冰雪是黑龙江的特色旅游资源,我们将通过打造冰雪品牌景区、冰雪品牌线路、冰雪品牌旅游纪念品、冰雪品牌美食等十大冰雪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龙江冰雪经济,全力推动龙江冰雪早日走向世界。”
东北地区兄弟城市对哈尔滨的“出圈”频频点赞。大家表示,这对其他兄弟城市也是一种鞭策和鼓舞。要发挥各自优势,差异化发展冰雪经济。
在成功获批全国第十五届冬运会承办权的有力助推下,2024年元旦期间,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冬韵旺年畅游辽宁”冬季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推出百余项“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冬季主题活动,将冰雪温泉、民俗文化与体育活动深度融合,发挥辽宁地处“滑雪黄金纬度带”、冰雪文化底蕴丰厚等优势,让广大游客充分感受嬉冰雪、泡温泉、赏花灯、品美食的激情与欢乐。此外,40余个展览和50余场特色社教活动在全省博物馆推出,假日期间累计接待观众15.68万人次,让游客的旅途充满文化味儿。
作为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举办地,内蒙古各景区精心准备了冰雪盛宴以及精彩纷呈的迎新春旅游活动,推出多项门票优惠政策,假日旅游热度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元旦3天假期,全区接待国内游客702.71万人次,同比增长246.4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08亿元,同比增长370.89%。呼伦贝尔推出“冰雪+旅游”“文创+旅游”“美食+旅游”系列活动,流光溢彩的冰景装饰与呼伦贝尔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包头的南海冰雪节、赤峰的达里湖冬捕旅游季、乌兰察布的纳令河冬季旅游项目等冰雪主题项目,成为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消费场景。
2023年12月29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一商业区的创意灯光处合影。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1月1日,游客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游玩。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提质增效 让城市“出圈”也出彩
从“网红”到“长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本在于,要进一步挖掘当地文旅资源,开发更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优势,要靠创新“花活儿”和渠道引流获客,用高质量和诚意留人。
王洪新表示,未来将在提升冰雪旅游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针对冬季旅游市场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开展“冰盾护游”行动,营造良好冰雪旅游环境,温暖服务八方客。实施文旅体验官制度,以“游客思维、主客共享”的视角,对全市景区、酒店、民宿、购物、交通等进行全覆盖式体验监督,督办解决影响游客体验的问题。完善先行赔付机制,建立涉旅投诉先行赔付制度,快速处理消费纠纷。探索设立旅游纠纷仲裁中心,第一时间以速裁速赔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诱导消费、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介绍,沈阳有特色冰雪文化,有冰雪温泉,有民俗文化,有特色美食。下一步,将依托东北亚、棋盘山、怪坡、白清寨四大滑雪场,以及龙之梦、万象城、和平冰雪运动中心等室内冰雪娱乐综合体,开展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同时推出演出、展览、培训及研学等五大系列子活动,推动“文化+”新动能。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臧著强说:“我们的优势,一是中国唯一毗邻俄蒙、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区位重要;二是有中国冷极根河;三是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48个民族特别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俄罗斯族以独特的服饰、民俗、餐饮等文化,深受游客喜爱。”呼伦贝尔将发挥优势,推出更多“冰雪+民俗”“冰雪+汽车”“冰雪+运动”等丰富的文旅产品和品牌。
2023年12月25日,一场既有吉林冰雪旅游推介又有吉林冰雪主题歌舞表演的合作交流盛会在哈尔滨举办。交流会现场,吉林重点发布了包括冰雪消费券、冰雪交通、项目投资三大类11项优惠政策,发布了串联起两省特色景区的冰雪旅游线路。近年来,吉林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万亿级”大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时段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吉林冰雪品牌的影响力、号召力持续扩大,市场关注度、热度持续提升。未来,两省旅游业将优势互补、线路互联、游客互换、产业互融、发展互促,在品牌联合推广、文旅项目开发、精品线路打造、文旅人才培养、冰雪联动发展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进一步释放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
辽宁省冰雪温泉旅游协会秘书长陈燕奎表示,旅游产品多样化、冰雪运动大众化、出游价格普惠化,是今年哈尔滨冬游市场火爆的特点。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提供优质服务是开拓冰雪文旅市场的关键。做到这些才能让更多游客愿意多停留,并在当地产生更多旅游休闲消费。下一步,东北三省一区还需推动差异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共同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优势共享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齐心协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共同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