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相思》无疑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古装偶像剧之一。《长相思》改编自言情作家桐华的同名长篇小说,原著是作者取材于《山海经》创作出来的神话题材故事。在桐华的构想中,《长相思》与《曾许诺》一起,构成了“山经海纪”系列。
《长相思》之所以吸引人,其魅力主要来源于《山海经》。作为一部记录了中国上古地理与神话的“奇书”,《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占据着非常独特的位置,其重要性在于它为后世保存了一个缤纷璀璨的神话世界。
志怪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里的九头蛇,《长相思》中相柳的原型。
《长相思》剧照
上古中国的世界想象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经》大致的成书年代为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关于原作者,学术界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在成书和流传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作者参与其中,因此才形成了如此驳杂的文本形态。
《山海经》现存十八卷,共三万多字,主要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其中,《山经》主要包含了山川地理、奇禽异兽、奇花异草等,而《海经》主要记录了海内外奇特的国家和族群、神奇的事物以及历史。
这是一部囊括万有的百科全书,《山海经》展示了中国上古的博物世界,包括地理、神话、历史、天文、动植物、医学和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包含了很多荒诞不经的元素,但《山海经》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因此很多当代学者试图从该书中找出与真实中国地理与历史相对应的部分并加以还原。
事实上,《山海经》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上古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山海经》中四海八荒的地理构造和殊方异物的奇异想象,展示了战国秦汉时代一般民众对于世界的认识,无论是荒诞不经的还是扭曲变形的,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知识、信仰与思想,也为后世留下了异常珍贵的文字记录。
而这样的认知和想象也被借用到《长相思》的世界观和背景设定中。例如,《长相思》中的世界叫作“大荒”。在这个世界里,人与神以及妖怪共处。作为灵感的来源,《山海经》为《长相思》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混沌未开又生机勃勃的神话世界。
绵远流长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是记录中国上古故事的宝藏之书,该书包含了大量瑰丽的神话传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山海经》中最为奇特之处,是虚幻的神话里包含了大量的历史讯息,其中就包括中国上古的祖先与英雄谱系。
我们现在很熟悉的一些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就来源于《山海经》的记载: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补天浴日、刑天争神、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黄帝大战蚩尤、大禹治水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都浸润于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黄帝大战蚩尤”记录了中国上古祖先的故事,也形成了一个历史谱系。黄帝与蚩尤大战,双方都调动无数的神怪参与其中。蚩尤请风伯降下大雨,黄帝派出女儿魃行旱。最终,黄帝打败了蚩尤,获得了中原的统治地位。随后,共工与颛顼为了争夺权力大战,共工撞倒不周山,导致了大洪水的爆发,民众受难。大禹的父亲奉命治水,大禹承接父亲的责任继续治水,最终控制住了水患。
《长相思》中很多人物的原型取自这个神话。例如,剧集中的小夭虽然是皓翎国的王姬,但她身世成谜。小夭的生父赤宸是神农战神,炎帝义子;赤宸的原型是蚩尤大帝,在与黄帝的大战中亡故。而小夭生母是轩辕妭,又名西陵珩,是轩辕国大王姬,为轩辕国战胜神农国变成旱魃。轩辕妭的原型是轩辕黄帝的女儿魃,也是神话中的旱神。小夭的表哥是轩辕玱玹,他是小夭的青梅竹马,也是轩辕族的长孙。玱玹的原型是颛顼,他是黄帝的孙子,正是他打败了共工,成为了部落的首领。
在《长相思》的小说和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很多人物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修改了名字,但人物原型的基本元素依然存在。人物原型的故事构成了《长相思》故事的主要框架,而了解神话传说的基本脉络有助于我们对小说与剧集的理解。
怪力乱神的殊族异类
在《论语·述而》中曾有言:“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奠定了中国思想与哲学的实用性倾向,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经世哲学,他们自然对神神鬼鬼的事情不感兴趣。后世也常以“子不语”来指代那些奇异荒诞的事物。
然而,《山海经》可谓是集“子不语”之大成,这也是它被历代文人所贬低的首要原因。在《山海经》中,最让人惊讶和困惑的莫过于那些“妖怪”了。在全书中,这些魑魅魍魉不仅面貌长得古怪离奇,而且它们一旦出现就会引起大水、大旱、大疫、大风等各种灾难,就会危害人间的生灵。
在《长相思》中,小夭与相柳以及涂山璟都产生过“思而不得”的恋情。而相柳以及涂山璟的原型都来自《山海经》中的妖怪或者说“神奇动物”。相柳的原型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相柳,又称为相繇,是传说中的凶神,也是共工的大臣。他的形象是九头的蛇妖,百毒之首,隐于深山,所到之处,尽成泽国。而涂山璟的原型则更为明显,那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常见的“九尾青丘狐”。这一设定来自《山海经·南山经》的记载:“青丘之国,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长相思》故事中关于相柳和涂山璟的设定显然沿袭了《山海经》原型的基本元素。
不过,当代学者对于《山海经》中诸多怪力乱神的表现有更为理性和科学化的解释。在《〈山海经〉的世界:妖怪、万物与星空》一书中,学者刘宗迪认为:《山海经》中的神奇动物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只能将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视为怪异、虚幻和神秘的妖怪。同时,在时过境迁之后,由于后人无法理解书中的记载,于是这本书就愈发成为记录怪异之物的奇书了。就此而言,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山海经》,就必须回到上古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去。
总而言之,《长相思》是在《山海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转化创作出来的。中国的神话故事是一个宝藏,充满了想象力和文化积淀,当代文艺作品的创作唯有不断向传统文化进行回溯和取材才能开拓创新。当然,《长相思》的热映也重新激发了大众对于《山海经》的兴趣与好奇,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