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895期 >> 005版 浪涌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协同治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


在“两个结合”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肖行

2023.09.21

  □肖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两个结合”的前提、结果,在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并明确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这一重要讲话贯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百余年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办成大事难事、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正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两个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民族性、时代性,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也正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才被充分激发出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扛在肩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实践者和创新者,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早在1943年5月,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对待传统文化,毛泽东认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来审视、辨别,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二为”服务,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繁荣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石。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两个结合”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彰显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不能背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普遍认同、广泛接受的精神食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传承发展的。二者对我们而言,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进一步打开了我们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的创新空间,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从“两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来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除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发展性、实践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等原因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沃土,二者在许多思想观念、文化精髓上互为融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等观点,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下大同、和衷共济、民为邦本、协和万邦、知行合一等具有天然的基因契合,与价值观念日用而不觉的融通,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奠定了稳固的文化基石。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放眼历史的长时空可以发现,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思想基因与精神滋养,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同样,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融相通,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不断增强影响力,提高吸引力,激活生命力。

  要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立场与方法,也是新时代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密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守正,就是要守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方向,要恪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之正,坚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之正,守好“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品质之正,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之正……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只有牢牢谨守发展方向之“正”,创新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守正而不守旧,学古而不泥古,切实守护好本民族的“根”与“魂”,传承好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融相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协调。因此,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贴近人民需求、把握时代精神、应用时代话语,使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坚持古为今用、革故鼎新,不断凝练和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标识,赋予其蕴含的时代精神要素的全新思想内涵,使之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相互贯通,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融通,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丰沛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释和创造性转化,以数字化为动力,精心打造对外话语体系和文化交流传播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要走自己的路。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以“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瑰宝,虽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却始终一脉相承,在历史长河里传承发展,不断前进,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文化典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人类存在的前提出发,在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合规律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选择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实践要求和人民需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析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为有效的合规律性的进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始终秉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我们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人民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忘本来,不断超越既往,借鉴外来,面向未来,使之具有科学理性精神,努力建设好属于华夏儿女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系福建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福建工程学院2022年科研发展基金项目“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Y-S22068〕;福建工程学院2021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YJG21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文共401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