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693期 >> L04版 平潭蓝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天风海涛藤牌操 守艺中的“破”与“立” 广告 责编


天风海涛藤牌操 守艺中的“破”与“立”


融媒体记者 陈澜清

2023.03.03

  

  天风海涛藤牌操 守艺中的“破”与“立”

  

  藤牌操手来自各行各业,坚持操练是常态。

  

  天风海涛藤牌操 守艺中的“破”与“立”

  

  2009年,央视《希望英语》栏目组拍平潭藤牌操专题节目。

  □融媒体记者 陈澜清 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地方传统舞蹈——平潭藤牌操入选。

  藤牌操是平潭首次入选省级“非遗”的唯一项目,也是平潭地方独有的民间艺术体育活动,四百多年前,它萌芽于军事战术。数百年风雨如晦,白云苍狗,由战场到舞台,军事阵法到民间舞蹈;由传男不传女,到全社会人员传授、保护、传承、延续、一代代藤牌操手接力,写就藤牌操的传奇故事,也成为平潭独有的非遗瑰宝。

  如今,岚岛有志儿女依旧化身“兵勇”,排兵布阵,手执藤牌,腾跃翻卷,长枪短刀齐上阵,在连成一片呐喊声锣鼓声中,继续演绎着当年戚家军在刀光剑影中除寇护民的海坛传奇。

  

  天风海涛藤牌操 守艺中的“破”与“立”

  

  2009年,来自爱尔兰的青年主持人董默涵(右二)体验藤牌操。

  岚岛瑰宝 演绎450多年风云

  “戚家军挥师止戈摆兵布阵所向披靡削倭寇,大路顶尚武治戎操练藤牌势如破竹荡海平”,近日记者探访位于城关盛南庄的藤牌操训练基地,一走进操练室,就被舞台两侧的楹联吸引住了,这副对联短短几十字,道出了几百年间藤牌操历史沿革和守卫台海的传奇故事。

  《藤牌操传》作者、区藤牌操协会秘书长林为梁先生介绍,戚继光是藤牌操的创始者,郑成功是藤牌操的推广者,清代水师将领平潭人詹殿擢是藤牌操的改编者,而平潭近代藤牌操第一代传承人第陈锦和是集大成者。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倭寇作乱,戚家军追倭至平潭岛并首创藤牌操。该操法需手持藤牌与兵器,并将其融入鸳鸯阵法中。关于藤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以藤为牌,近出福建,铳子虽不能隔,而矢石枪刀皆可蔽,所以代甲胄之用。”

  《纪效新书》卷七的营阵篇,对鸳鸯阵的记载中也有藤牌操的描述:“此乃杀贼必胜屡效者,是要紧束伍,第一战法。二排平列,狼筅各覆一牌,长枪每二枝各分管一牌一筅,短兵防长枪进老,即便杀上。如已闻鼓声而迟疑不进,即以军法站首页。筅以用牌,枪以救筅,短兵救长枪。得法者如五行之相生,不得法者如五行之相克。”

  明末清初,周鹤芝、郑成功及其部属“藤牌兵”多次驻扎平潭,藤牌操传入民间。

  清康熙年间,詹殿擢任温州镇总兵,对藤牌操进行大幅度改编,使之更加适合于军训和健身。重新编排的藤牌操,集体动作整齐,场面恢宏,招式孔武有力,成为清代海坛驻军的练兵之宝。每逢阅兵,会操的高潮必是藤牌操表演,其呐喊声与兵刃撞击声震撼云霄,气壮山河。

  藤牌操有着独特的阵法、套路招式,在传入平潭的450多年间,一边传承,一边不断改良。民国初年,著名武师、平潭大路顶庄人陈锦和将藤牌操整理升华为融技击、体操、舞蹈于一体的优秀民间艺术,确立了沿袭至今的表演范式。

  “很多人问,为何是大路顶村成为平潭藤牌操的主阵地,这就是历史的沿革,因旧时大路顶位于平潭老街,也是海坛镇水师府衙所在地和校场所在地。”林为梁说,当年祖师爷陈锦和在军中担任教头,他怕如此精妙的藤牌操会失传,所以加以融会贯通,改编成为今日流传的操演样式,实在令人钦佩。

  如今,平潭藤牌操已传至第六代,传承者和练习者达数百人之多。“从大路顶村辐射到流水等地,虽然历经曲折,一代一代传帮带,共同守护这项非遗技艺。”林为梁说。

  回溯辉煌 古藤牌见证历史

  在藤牌操训练基地展厅的背景墙上,一张张老照片,回溯往昔岁月,讲述着藤牌操过去的辉煌。

  1953年藤牌操传人与驻平潭某部共同举办武术联合班,把藤牌操阵法传授给部队官兵。

  1956年,平潭县文化馆将其改编成藤牌舞,参加晋江地区第二届音乐舞蹈会演,获最佳演出奖……最让蒋心华等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1956年“三杰进京展雄姿”。这三杰就是平潭藤牌操传承人陈登官、李细命和肖善和。那年,省文化厅挑选当时年轻体壮、技艺娴熟的三人进京参加“中国民间文艺汇演”。汇演地点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当晚,场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随着激越的鼓点声,三位汉子以整齐矫健的鸳鸯步向首都观众拉开了平潭藤牌操的表演序幕,圆场一周后,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短短十几分钟,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他们回到平潭后得到各方赞誉,成为一段佳话。

  在基地内的展览区,记者还看到一面面整齐摆放的虎头藤牌,大关刀、二关刀、虎头关刀、长鞘刀等十几种兵器,仿佛诉说着藤牌操从古至今的历史记忆。

  据实验区藤牌操协会会长蒋心华介绍,传统道具藤牌又称团牌或滚牌,以黄麻藤皮、藤条为材料手工编制,早年取材于台湾阿里山来之不易的老藤,柔韧性强、耐抗打,圆形,中心突向外,酷似一顶大斗笠。

  

  天风海涛藤牌操 守艺中的“破”与“立”

  

  蒋心华展示藤牌操。融媒体记者 陈澜清 摄

  传承保护 延续海坛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苍木抽新枝。20世纪80年代后,藤牌操再次得到重视,并被收进《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分卷》。

  原大路顶村民外迁至盛南庄异地重建福兴寺。寺前广场成为藤牌操训练的固定场所。

  1984年,藤牌操参加福建省民间文艺表演,荣获福建省文化厅颁发的一等奖;2008年3月,平潭藤牌操入选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中央电视台十套《希望英语》栏目来岚拍摄专题片,将目光瞄准了平潭藤牌操;此后,多家省外媒体聚焦藤牌操进行专题报道。

  对于2009年中央台的首次拍摄采访,蒋心华记忆犹新,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藤牌操的好机会。

  在短片拍摄时,来自爱尔兰的青年主持董默涵在拍摄中头戴假发饰演海盗头目,带领喽啰入侵,而平潭藤牌军排兵布阵,经过一番搏斗,杀败海盗,生擒头目。短片杀青时,董默涵等人还依依不舍:“平潭藤牌操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渊源,值得向世界展示它独有的阵法和非遗内涵。”

  2012年2月,“福州地区首届民俗文化节”在福州金牛山公园开锣,平潭藤牌操表演再次引起轰动。同年农历正月,平潭藤牌操手与台湾少数民族代表队牵手,“藤牌操”与“扁担舞”共同演绎,引来多家媒体关注。这一年,平潭藤牌操协会成立,平潭藤牌操人从此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2017年1月,平潭藤牌操入选《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8年7月,平潭藤牌操传承基地在潭城镇盛南庄落成。

  2022年12月,在岚台青赖政纬拜师学习藤牌操,通过三个月的训练,考核后成为首位藤牌操台胞弟子,也成为藤牌操的第六代传承人中唯一台胞弟子。

  蒋心华说,当下,他们专注做好挖掘抢救、搜集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希望政府、民间多方提供支持,建一个更专业化的藤牌操培训基地,吸纳更多有志青年学习藤牌操,传承好藤牌操。

  近年来,藤牌操已成为平潭的地域品牌、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就像平潭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际岚在《藤牌操传》序言中所写的那样:“藤牌操,穿越时空,联结着:一位英杰,戚继光;一片海疆,平潭岛;一桩往事,平定倭患。”

  “平潭藤牌操承载着海坛儿女不畏强敌、奋发有为的情操,是平潭不可多得的民间舞蹈精华,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平潭民俗专家赖民如是说。

(全文共3156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