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678期 >> 008版 海坛风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误导”我踏上散文之路的人 樱花树上的鸟巢 春风渡 他乡说故乡 我有一个梦想 编辑


樱花树上的鸟巢


赵玉明

2023.02.16

  

  樱花树上的鸟巢

  

  捣衣 肖明 摄

  □赵玉明

  只有当枝头的叶子都凋落后,你才能看见树上的鸟巢。

  大寒那天,经过北园路。隔离带上,几棵山樱花,凋落了一树的叶子,站在一排高低堆叠的绿树中,怯怯的,落寞得如同刚转学来的新生。突然间,我看到樱花树的树杈上,有一个鸟巢。

  在福州,冬天很难见到落叶树,山樱花算是一种。尽管枝头还残留着几片枯叶,落得并不彻底,比起榕树、芒果树、香樟树等一众常绿树木,山樱花顺应自然规律地落叶,算是很对得起这个冬天。此时居然在樱花树上看到鸟巢,真像自己的文章获了大奖一样的惊喜。

  这只鸟巢,搭建得有些随意,枝枝桠桠,有闲云野鹤般的悠然韵味。不禁让人猜想,里面住着一只什么鸟?这样的小型树杈,乌鸦肯定是看不上了。是麻雀?是太阳鸟?还是喜鹊?

  正想着的时候,一只鸟从这个鸟巢飞出来。它的头颈及尾上的羽毛是金属绿色,赭红色的喉斑,后背深橄榄色,像穿了一件深色马夹。尾部两根长长的羽毛,形成的叉尾,特别有辨识度——这是叉尾太阳鸟。而且,是一只雄性太阳鸟。

  太阳鸟多生活在我国南部,且雌雄异色,雄性太阳鸟羽毛颜色更为艳丽。赤橙黄绿青蓝紫,像是用七彩阳光编织而成。每当太阳初升,霞光映照,或者雨过天晴,太阳鸟飞行在花丛中,它们绚烂的羽衣,闪现耀眼的光泽,异常夺目,故名“太阳鸟”。太阳鸟小巧玲珑,从喙尖到尾尖,不足十厘米长,因其形体娇小,也叫“东方蜂鸟”。太阳鸟又因专食花粉,为花传粉,也叫“月下老人”。

  在樱花树上看到太阳鸟,我心里一点也不奇怪。在福州,早春的樱花树与太阳鸟是最佳搭档。仿佛有樱花树的地方,就会看到太阳鸟。

  我想起去年春天,在江心公园赏樱花的情景。一大片绯红的樱花园,一树树的枝条,小铃铛一样的樱花,密密麻麻地挂满树枝。没有树叶,一树树繁花,总给人一种错觉,误以为是人工绢花。我忍不住伸出手,去轻捏花瓣。或是花瓣过于柔嫩,或是我手指的皮肤被岁月磨得过于粗糙,竟然没有什么质的感觉。但花瓣的一丝丝清凉,在春寒料峭的早春,让我钦佩樱花的坚强。冬去春来,残冬还未褪尽寒意,是樱花热烈的绽放,释放出温暖的气息,唤醒人们对春天更深的向往,对自然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热情。

  彼时,樱花园里很安静。游人赏花、拍照,双脚踩在树下的草丛里,悄无声息。我还看见好几只太阳鸟,一只在枝头叨花瓣,另一只双足紧紧钩在树枝上,轻巧地倒挂着身体,把长长的喙伸进花蕊吸食花蜜。最让我惊叹的是,一只雄性太阳鸟,披着一身五彩的羽衣,身体像直升机似的稳稳地停泊在花下,去吮吸花蜜。为了保持身体悬空的平衡,这只太阳鸟竭力地扇动双翅,鼓起一团小雾,快得让人看不清翅膀。原来,樱花林一直都是太阳鸟的乐园。

  此时,这只从我眼前飞过的太阳鸟,绕树飞了一圈,又飞回樱花树上的鸟巢里,藏得什么也看不见。鸟是有福的,不种也不收,只要勤劳地飞行找食,就会找到。南方四季常青的草木里,成熟的草籽,爬行的昆虫,都是鸟儿的天然粮仓。

  正值大寒,植物群里已有群友晒出森林公园的樱花美图。因地域不同,我眼前的这棵樱花树,虽尚未开花,但仔细看时,枝条上凸起的花蕾,已含苞欲放,周身弥漫着春的气息。大约再过几日,到立春时节,樱花就会开满枝头。这只太阳鸟,它只需安卧鸟巢内,就会目睹第一片花瓣挤破花苞,在春风里徐徐绽放,直到开出一片红色的海洋。太阳鸟在花丛中飞行,在花丛中觅食,尽享旖旎春光。住在樱花树上,既有果腹的花蜜,又有可欣赏的樱花;既有人间烟火,又有诗与远方。一举多得,这真是一只有思想的太阳鸟。

  寒冷的冬日,一只太阳鸟,将巢筑在樱花树上,没有枝叶的遮挡,不惧风雨,独自承担寒风的力量。好在,还有枝头万千待放的花蕾,它们在彼此的陪伴中,冬消春长,迎来春日载阳。

(全文共1575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