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黄莺莺/文 林君斌/摄
贝雕,是海的绮丽与平潭先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据悉,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建有“非遗软木画吴芝生大师工作室”、“詹胜贝雕大师工作室”等非遗大师工作室,将国家级、省级、区级非遗文化带进校园。
日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举办平潭贝雕设计拼贴大赛活动,助力平潭贝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作品以贝壳为创作主要材料,搭配沙石、陶瓷、木材等辅助材料,完成内容不限的图案设计或构成设计。参赛选手们围绕要求进行设计,将创意与美感、环保与可再生相结合。玲珑剔透、色彩斑斓的贝壳在同学们的精雕细琢之下,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本期,让我们走进福信学院,感受贝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等奖
《山茶花贝雕团扇》
广告设计2111班 周鑫玉 黄怡芯 李若妍
作品主题:《山茶花贝雕团扇》采用贝壳雕刻,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贝壳雕刻,用胶枪粘黏。作品以白色作为基调,绿色为辅,给人以“柔瓣生玉色”之感。
灵感来源:洁白无瑕的贝壳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山茶花,将洁白温润的花朵与清秀温婉的团扇结合,呈现一幅清丽高雅的绝美画面。
作者感言:平潭贝雕是福建福州地区特产,是独具艺术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
此次贝雕设计拼贴大赛,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和图样,充分了解了贝雕的制作过程和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对贝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明白了传统贝雕创作者的不易和艰辛。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将非遗文化融入设计为之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非遗,任重而道远。
二等奖
《花贝》
室内设计2211班 江钰彤 陈琳琳 叶玲
作品主题:《花贝》以长25cm宽25cm的白色方形瓷盘为底,瓷盘上绘以蓝色海洋为背景,用多种贝壳拼接而成的花朵点缀。花盆由三种不同颜色的大螺钿薄片组成,配色温暖舒适,将各类海螺贝壳通过粘合制作成花瓣,在蓝海上恣意绽放,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灵感来源: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因此,利用五彩的贝壳拼贴绘制成一幅光彩夺目的鲜花盛放图,向大家展现贝壳的自然之美,以此警醒人们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管理与救治,还海洋生物一个美丽、干净的家。
作者感言:平潭的贝雕作品不仅展现了贝壳的天然美,同时还兼具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
生长在大海中的贝壳,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有着奇妙的缘分。贝雕匠人们因材施艺,用自己的巧思和双手,采用拼贴、浮堆、胚磨、支撑、镶嵌和镂空透雕等工艺将这份大海的绚丽进化成艺术品。
三等奖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广告设计2211班 许婉玲 熊芳
作品主题:《心如花木,向阳而生》用木条伫立在“绿色的草坪”,同时粘贴鲜艳绚丽的花朵,后以“蓝色海岸”围绕,象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作品整体为立体型,并些许倾斜,有种向上攀爬,积极热烈之感,在“心岛”上布满的小蝴蝶,美丽又浪漫,令人神往,寓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季。
灵感来源:在贝雕工作室里一眼万年的精美作品,尤其是栩栩如生的花朵和动物,在作品中延续了该元素。
作者感言:贝雕自古而来记载着人与海的故事,传达人们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和期待。非常开心能亲手制作贝雕作品,体会不一样的文化艺术之美,希望贝雕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让工艺之光继续发扬。
《荷塘月色》
新闻采编与制作2221班 陈紫怡 黄莉珊 王茜婷 罗一丹
作品主题:《荷塘月色》以荷花为主,乌龟为辅体组合而成,展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美景。乌龟代表长寿健康,财源广进、坚持和毅力,同时也代表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作品制作过程,首先将贝壳涂上调试完成的颜料,并让贝壳与贝壳相互粘合,一层一层垒叠,使其形成花儿形状。其次将底盘以绿色填涂,待底盘干后将荷花和乌龟粘贴完成。最后在底盘丰富细节,画上荷叶蝌蚪等,增添色彩,画面更为灵动。
灵感来源:创作灵感源于歌曲《荷塘月色》和朱自清的同名散文,前者以古典情怀演绎出夏日荷塘月色的动人画卷,后者则传神地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作者感言:平潭贝雕厂于1955年创办。贝雕技艺巧妙地将人与海的故事结合起来,其工艺图案既有刻画人物和动物的生动形象,又有描绘花草山水的多姿多彩。在制作贝雕时,就像把我们引入奇妙的圣地,让我们拥有许多单纯的遐想。经过这次的制作,才明白完成一项纯手工工艺品是多么的不容易,传统手艺的传承与突破更需要青年力量,让非遗技艺重焕新生,传承千年美好技艺,守护老一辈匠人初心。
《立于寒冬》
新闻采编与制作2221班 官婉足 郑颖英 张钰佳 杨滢圯 杨优叶 郑欣雨
作品主题:《立于寒冬》以手工贝雕的形式展现不为世俗折腰,不畏磨难低头,立于寒冬,亦能开枝的意境。作品构图均衡完整,造型立体准确,主体以一枝独秀的形象傲立于寒冬中,色彩统一协调,每种颜色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有着和谐的调和关系。
灵感来源:上课路上,偶然瞥见一根枯枝,季节更迭让曾经的生机陨落。联想到梅花盛放于寒冬,像一片暗淡中绽放的一抹彩色,耀眼而夺目。
作者感言:在参与这项活动时,因条件的限制,我们虽未能完全学会贝雕的手法,但也能感受到贝雕艺术的独特魅力。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到借用贝壳的天然色彩和纹理、形体等固有特点,汲取传统的国画章法,可雕出规格繁多、花色多样、雅俗共富的半立体或接近立体式的贝雕画。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让我们了解到先人的智慧和文明。
《戈》
广告设计2221班 谢有森 徐浩焱 闭译文
作品主题:《戈》描绘了一个受战火波及的海边灯塔。其中,灯塔主体采用硬卡纸构建出框架,再用贝壳拼贴。倾斜的灯塔与半透明网状丝状物、粉碎破败的贝壳,融合相得益彰,塑造出令人心碎的残破景象,委婉地表达出战争的残酷。灯塔主体的隐藏灯带,象征希望与和平。
灵感来源:出于对反战的思考,希望通过贝雕的形式,做出一件能够引人思考、有意义的贝雕作品,让更多人理解战争的残酷。《戈》的最终呈现是经历了多种想法、意见的交织碰撞得出的结果。
作者感言:贝雕作品是许多贝壳的艺术组合,作者可以借由贝壳的色泽,肌理,形状,经过艺术处理,创造出丰富而多彩的手工艺品。得益于贝壳的体积并不大,最终的成品具有立体、小巧、实用的主要特色。小巧的体积,也不失其精致的肌理,再加上不同的创作种类伴随的巨大创作空间,平潭贝雕被誉为福州十邑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奇宝,实在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