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626期 >> J03版 芳草地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扫描跟秦直道有关的人和事 越州道中 张旭《肚痛贴》 “剑步”如何走? 责编

书法鉴赏


张旭《肚痛贴》



2022.12.20

  

  张旭《肚痛贴》

  

  肚痛帖

  《肚痛帖》于宋嘉祐三年(1058年)摹刻上石。此帖为张旭所书,真迹不传,有宋刻本,明代重刻,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全帖共6行,30字,似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纸医案。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幅作品开头的三个字,写得还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不相连接。从第四字开始,便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缠绵相连,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将草书的情境表现、发挥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宣泄、泰山压顶般的气势和变幻莫测的态势,在奋笔疾书的狂草中横空出世,让观者惊心动魄。

  事实上,张旭在学习书法时就是靠多观察客观事物,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而丰富自己的艺术构思的。他还擅于把自己的主观感觉倾注笔端,做到笔未落而意先足,书虽尽而心相连。

  《肚痛帖》是张旭的代表作,也是其狂放、大胆书风的代表。其字如飞瀑奔泻,时而浓墨粗笔,沉稳遒迈,时而细笔如丝,连绵直下,通篇气势连贯、浑然天成。在粗与细、轻与重、虚与实、断与连、疏与密、开与合、狂与正之间回环往复,将诸多矛盾不可思议地合而为一,如此和谐一致,展现出一种气韵生动、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艺术美感。尤其此帖呈现出的天马行空的胸襟与气质,处处体现着作者创作时的艺术冲动和无拘无束。清代学者张廷济认为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圣母帖》是草书的顶峰之作。

  在《肚痛帖》中,可以明显看出张旭受“二王”书风的影响。其忽行忽草、忽浓忽淡,而无论是行与草、浓与淡的转换和变幻,还是断连停止,都很有王羲之书牍的意味。这是张旭对传统规范严格继承的典型例证。而张旭的创新,则主要表现在对狂草的发扬。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笔势迅疾、连绵回绕、字形结构简省、大小参差、诡奇多变的狂草书体。可以说,他以简单、抽象的线条,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雄伟壮阔的画卷。

  来源:《风雨沧桑九百年:图说西安碑林》西北大学出版社

(全文共910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