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445期 >> 004版 学习文摘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四个维度 学习用典 编辑


学习用典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2.06.2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其次,要勤奋努力,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后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要达到这种境界,习近平同志曾总结了三点体会和认识: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坚持读书和运用相结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原典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释义

  《人间词话》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著作。他的“人生三境界”说,是对历史上成功者的经验总结。

  成功有其共同的内在逻辑。王国维认为,这种逻辑可从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中体现出来。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登高远眺,所见尽是肃杀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高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将此句解读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尽管遇到百般困难,还要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用在此处,是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把它作为“善读书”的最重要体现。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消化。尤其对领导干部而言,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才能把知识运用于改革发展的实际,做到学以润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面对以几何速度增长的知识,怎样学习就成为一个迫切问题。学与思结合,关键是把书本知识与火热实践结合起来,防止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现实中,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殆于工作,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原典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释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释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罔:迷惑。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终究一无所得,徒使人精神疲殆。孔子在此提倡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

  孔子本人就是学思结合的典范。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跟师襄子学弹琴,十日不停。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答说:“我只是学会了弹这首曲子,还没掌握该曲的技法呢。”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曲子的技法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道:“我还没领悟曲子的神韵呢。”几天后,师襄子再劝:“你已经能很好领悟曲子的神韵了,换首新曲子学吧。”孔子仍说:“我还没参透作曲人的人品。”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目光远大,像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谁能作此乐曲!”师襄子听了非常吃惊,向孔子行了个礼说:“没错!我的老师说过这首曲子名叫《文王操》!”孔子学琴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日学日思、学思并重的治学态度。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全文共182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