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443期 >> 001版 头版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广告 实验区发放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院士专家团队考察平潭菌草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经过现场成果评价,院士专家表示:平潭菌草试验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凝聚平潭发展力量 紧盯目标任务 确保提质增效 全力以赴推进专项教育行动走深走实 编辑

2022年福建生态建设“院士八闽行”活动在岚举行


院士专家团队考察平潭菌草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融媒体记者 林伊铭 江信恒

2022.06.20

  

  院士专家团队考察平潭菌草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专家们仔细察看平潭菌草的生长情况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林伊铭/文 江信恒/摄)18日,2022年福建生态建设“院士八闽行”活动在实验区举行,50多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考察了实验区菌草改良盐碱地项目和滨海菌草防风固沙项目,并调研菌草种植在平潭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具体成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谢华安、朱永官,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参加考察活动。

  “大家请看,这里是重度盐碱地,连木麻黄都无法存活,但是菌草却能稳定生长,特别是采取起垄丛栽方式种植的菌草,其长势旺盛,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方式的菌草。”在幸福洋滩涂盐碱地,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向院士专家介绍菌草种植情况。据了解,幸福洋菌草改良盐碱地项目的整体面积约12亩,试验种植“巨菌草”、“绿洲一号”、“绿洲三号”等多个菌草品种。

  现场,院士专家详细考察了菌草改良盐碱地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具体模式,福建农林大学的研究团队对部分菌草进行测产,检测现场土壤的含盐度。“经过四年的试验,我们筛选出的‘绿洲一号’菌草可以在含盐量9‰以下的盐碱地种植生长。菌草不仅能保持水土和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还能作为动物饲草,具有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林占熺说。

  “菌草耐盐碱度比木麻黄更高,我们希望通过种植菌草来逐渐降低土壤沙粒中的盐分,待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利于木麻黄种植成活,助力实验区防护林建设。”平潭自然资源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刚说。

  当天下午,院士专家团队还前往长江澳、澳前客滚码头西侧,考察滨海菌草防风固沙项目。长江澳是平潭最大的风口之一,风大沙猛,导致这片区域种下的植物难以成活。2018年,实验区管委会、实验区科技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筛选适宜治理风口流沙生态的菌草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目前已取得良好的生态效果。

  “菌草生长快、根系发达,能在短期内重建植被,防风阻沙效果明显。我们先在长江澳滨海区域迎风面种植了‘巨菌草’作为挡风墙,之后再起垄种植‘绿洲一号’,形成海边防风固沙的安全屏障,抵御住了海水冲刷,固沙效果相当明显。”林占熺说。

  在考察中,院士专家对平潭菌草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效果表示肯定。“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难题,也是重大任务。平潭因地制宜通过引进适合在本土滩涂盐碱地和滨海环境种植的菌草品种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人振奋,这样的方式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教授朱永官说。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平潭综合实验区科学技术协会、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潭综合实验区科技研究院承办。

(全文共1195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