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3083期 >> 002版 海坛观潮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魅力出道 “守岛精神”引观众泪奔 不同的守岛人,一样的守岛心 导演陈力:没有平潭的支持,就没有《守岛人》 “在大荧幕上看到家乡很亲切” 一封感谢信 点赞平潭暖心服务 实力出圈 平潭馆科技范足倍吸睛 编辑

旅博会开幕


实力出圈 平潭馆科技范足倍吸睛


融媒体记者 郑也 林彤欣 林映树

2021.06.19

  

  实力出圈 平潭馆科技范足倍吸睛

  

  ↑工作人员在向观展者介绍平潭的文创产品

  ■融媒体记者 郑也 林彤欣/文 林映树/摄

  昨日,为期3天的第十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和第七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在厦门正式开幕,其中,汇聚了海洋文化的平潭展馆科技范十足,前来咨询、参观的业内人士和市民络绎不绝。

  

  实力出圈 平潭馆科技范足倍吸睛

  

  →观展者使用VR设备领略平潭美景

  趣味互动 沉浸式数字观展体验

  与往年不同,今年平潭馆的多媒体沉浸式数字观展体验突出重围,集艺术观览、科技体验、观众互动于一体。展区设置三大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分别是三折立体式折幕展示区、L型折幕蓝眼泪互动体验区和VR实景体验区,得到了市民们的一致好评。

  一走进场馆,映入眼帘的是总面积40平方米的三折立体式折幕展示区,展示了旖旎的平潭风光,包括最美环岛路、长江澳、北部生态廊道等热门打卡点,给参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据了解,这是通过多通道融合技术打造的360度全景图,画面帧数超40帧。

  另一边,VR实景体验区则让观展者在立体场景中全方位、身临其境体验平潭绝美景色。据实验区旅游文体局政研组组长黄若思介绍,今年的展位整体采用了“化繁为简”的设计手法,跳脱了以往主打海洋元素的造型设计风格,“我们用了蓝色光线和极简硬装线条的组合来搭配现场的多媒体展示,提升整体视觉效果。”他说。

  最令人惊喜的当属L型折幕“蓝眼泪”互动体验区,通过采用雷达探测装置捕捉人体,模拟互动真实的“蓝眼泪”场景。当天这里聚集了不少观展者,行走在这里,脚下也随之泛起一团蓝色的“涟漪”。“以前都没见过平潭‘蓝眼泪’,能够通过科技手段体验到也是很浪漫,有机会一定要去平潭逛逛。”来自云南的林女士说。

  非遗出彩 DIY体验岚台伞灯文化

  作为文化创意的盛会,平潭文创在此次旅博会上大放异彩。在半开放区域中,海峡号、风车、石头厝、藤牌操等平潭元素融入到明信片、帆布袋、马克杯、手机壳、抱枕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摆满展台,引人瞩目。“平潭的文创产品很有地方特色,极具海渔风情。特别是贝雕,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历史文化上来说,都让人十分惊艳。”参展商许云说。

  除了精致细腻的贝雕作品外,伞灯更是平潭馆中别有特色的项目,十分吸睛。不少观展者还尝试用DIY的方式,切身体验岚台文化的魅力。

  “这些伞灯是岚台两地文创融合的成果,我们希望把台湾的文创理念带过来,为平潭的文化产业添光加彩。”伞灯参展负责人康桂箖来自台湾南投县竹山镇,她告诉记者,这些伞灯的骨架都是来自她的家乡,灯面用的是传统画布。

  “双非遗”作品,你见过吗?在璀璨的伞灯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作品,一个镶嵌着贝雕的伞灯,造型显得立体感十足;仔细一瞧,伞灯上,几只由贝雕制作的“喜鹊”活灵活现。“这件作品叫‘喜上眉梢’,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选择将贝雕元素融入到伞灯制作过程中,很高兴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康桂箖说。

(全文共1344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