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③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部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著称,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xǐng):多次反省。
③传:老师讲授的功课。
【翻译】
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原文】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高足,以文学著称。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二是轻视的意思,即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为“奉献”、“尽力”。这里是要尽忠的意思。
【翻译】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①周:团结多数人。
②比:勾结。
【翻译】
孔子说:“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