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2995期 >> J02版 芳草地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空竹“抖”进平潭麒麟小学 垃圾分类,孩子们这样做! 编辑


空竹“抖”进平潭麒麟小学


学校社团课C位出道,老师带领孩子们传承非遗文化

融媒体记者 冯荣 陈澜清

2021.03.23

  

  空竹“抖”进平潭麒麟小学

  

  ↑游仟仟老师教学生抖空竹

  ■融媒体记者 冯荣/文 陈澜清/摄

  一根线绳,串起两根杆儿,勾起两头圆圆的空竹,挑、扔、背、跨、盘,在双手的带动下,翻飞出漂亮的弧线。这是平潭麒麟小学社团课上抖空竹的精彩一幕。

  抖空竹盛行于北方,2006年经国家批准,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这项南方鲜见的体育项目是如何走进平潭麒麟小学呢?

  绳上展技艺 孩子快乐学

  3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平潭麒麟小学,恰逢每周二的社团课时间。你瞧,28名学生双手各执一棍,连接两根棍子的细绳上,有一个葫芦状的圆盒,随着绳子的抖动快速旋转,在嗡嗡声中,时而轻盈地飞入空中后,稳稳地落回绳上;时而横斜出去,又妥妥地归于原位,瞬息之间变化出各种优美的弧线,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种看上去有点另类的运动项目叫抖空竹,就是学校所开设的抖空竹社团。

  “动作比刚才漂亮多了”“今天你学得很快,再加把劲”……现场,抖空社团游仟仟老师正手把手给孩子们指导动作,孩子们一边认真听,一边卖力练习。

  “起初介绍抖空竹社团课程时,学生们都十分陌生,因为平潭当地很少人知晓。到现在,他们学会了金鸡上架、向上加速等动作技能。”游仟仟说,“根据孩子学习能力,一学期要求学两个动作。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最难的是刚开始的起势动作,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所以需要我们去反复示范。正因如此,我们也选择了小班化教学,便于孩子们更好学习和理解。”

  记者发现,好玩、有趣是学生们爱上空竹的最直接原因。不少学生在游仟仟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抖空竹技巧,并且学会了不少动作。“你看,这是‘金鸡上架’!”空地上,二年级(3)班学生施锦晨一边演示,一边为记者讲解各种动作,空竹在他的操控下。

  

  空竹“抖”进平潭麒麟小学

  

  ↑在麒麟小学,学生在练习抖空竹

  社团传非遗 身心齐锻炼

  那么,空竹是如何“抖”进麒麟小学呢?

  据了解,平潭麒麟小学共开设了48个班29种社团类型,谈到抖空竹社团课的开设,游仟仟告诉记者,抖空竹是她大学时期的选修课程,那时为了学好这门技能,游仟仟花费了近一年时间。

  抖空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身体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部位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自从学习空竹,不仅锻炼了自身身体,也让学生们掌握了一项技能,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游仟仟说。

  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学会抖空竹,平潭麒麟小学特意采购硅胶类的双轮空竹,让孩子可以更大胆、放心地学习。如今,学校的空竹社团课程开设已有一学期。不少社团成员表示,抖空竹已经成为他们最喜欢的社团课程之一,成为日常的锻炼方式。他们愿意怀着一种单纯的热爱,一起跟着老师学习技法,与同学切磋技艺。

  家长陈欣欣认为电子游戏现在成为学生日常休闲的主角,但站在家长角度,像抖空竹这样凝聚了民间智慧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应被学生认识与熟知。

  记者手记

  “老游戏”把孩子从电玩中拉出来

  小小的空竹“抖”进平潭麒麟小学,这项盛行于北方的民间体育项目成为平潭学校社团课程的“C”位,为学校注入一股新鲜血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现象。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许多孩子都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玩具,数码产品、电子游戏等,但对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来说,这些产品容易使他们沉迷其中。在相对封闭的城市生活环境和课业的负担下,也让不少孩子不得不选择留在家中独自玩耍,“小眼镜”和“小胖墩”越来越多,性格日渐孤僻。

  而抖空竹这项锻炼身心的民间体育项目正好适合爱动爱玩的学生。他们在抖的过程中,看似是简单的上肢运动,但要靠全身运动、四肢巧妙配合完成。而事实上,它调动了全身运动的同时促进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另外,孩子们在抖空竹时,精神高度集中,双眼和脑神经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所以说,像抖空竹这样益智健脑的老游戏,应该重新纳入人们视野。

  希望各学校能多一双“慧眼”,多挖掘隐藏在教师队伍里有特长的老师,邀入社团课程中来,引领课外运动潮流。

(全文共1799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