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潭时报  >> 第4293期 >> 008版 海坛风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风景这边独好 船的港湾“赤澳” 悠悠石头厝 十步有花香 编辑


风景这边独好


——游平潭北部生态廊道漫记

陈澜清

2024.10.31

  □陈澜清

  “一廊六十六里路,翠云古树枝桠遒。一湾海水碧霞绕,天风海涛入画来。”漫游平潭北部生态廊道,山岭、海岸、风车以及古老的村庄,尽在行进中展卷铺陈开来……诗情画意不觉涌上心头。

  有人说,这条廊道是平潭版的“麦理浩径”,写满了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山海诗意;有人说,它是“披绿生金”,隐藏着岚岛的“绿富”密码;有人说,这条廊道是平潭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一头连接过去,一头向着未来,生出了一路的好“钱”景;也有人说,它是平潭北部旅游发展“快车道”,不仅是一条“岚道”,更是每一位海山哥心中的“福道”。

  一

  “厢俤,依甸去廊道看看,逮逮中。”(平潭话“兄弟,一定要去廊道逛一逛,很漂亮”)有朋友自远方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平潭人,我会自豪地用带着地瓜腔的平潭话,热情向其推荐平潭北部生态廊道。

  这条廊道位于海坛岛北部,起于白青青峰村,止于苏澳看澳村,它自东向西近33公里,跨越白青、平原、苏澳等地,犹如一条玉丝带,镶嵌在海坛岛北部大地,将沿途近30个村庄串联,也将海岛最美的山海景观连接。

  友人笑着说,你的话里话外,都是道不尽的喜欢。

  以前喜欢看香港电影,对影片中出现的那条贯穿香港东西方向的麦理浩径印象颇深。这条自1979年开放的徒步路线因其专业和野趣,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经典徒步路线之一。于我而言,平潭北部生态廊道与麦理浩径相比是不遑多让。麦理浩径是心向往之而不能至,而家门口的这条廊道,可以说是平潭人的“后花园”,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存在。

  可骑行、可自驾、可徒步,无论何种打开方式,你都可以在漫游廊道的过程中,感受风的呢喃,浪的脉动,山的冷峻,林的呼吸……任凭打开自己的感官世界,感受那份平潭海岛城市恬淡、自然的独特气质。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也许是亿万年地质历史的沧桑变迁,在缓慢而持久的地壳运动中,形成了海坛岛北部的山峦褶皱,同样也造就了这里的锦绣风光。

  从青峰村出发,沿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山景。风车断崖码头、风车森林公路、漂流瓶沙滩、悬崖玻璃栈道、邮票相框、听风台等网红打卡点和特色观景台,让人应接不暇。

  蓝天白云之下,是漫无边际的相思树和木麻黄,山海以另一种妖娆的身姿展现在眼前。行走在路上,人在画中游。看也看不尽,逛也逛不够,拍也拍不完……漫游廊道,感受一次古老和现在的交替,邂逅一场海岛独具特色的浪漫。

  二

  走一路,看一路。平潭北部生态廊道的浪漫,是这样走进的。

  那廊道沿途高大茂密的林木,把秋老虎的烈日熔浆,稀释揉碎成斑驳的光影。光影照在额头上,微微地发烫。抬头看树,双眼迷离,那摇曳的绿叶间,镶嵌着一圈金色的丝线,好像是画师精心勾勒的白描,美得不可言状。

  登上观景平台,那矗立在碧波大海中的风车,一个个立着笔直的腰身,如同仙人慢悠悠地摇着扇叶,送来阵阵清凉。清凉沿着神经末梢,逐步占领了身心。伸手摊开手掌,好似自己握住了山风。

  转过一个海湾,陡然间——那处山峦低下了头,与海相握,这处山峦挽起了臂,与海相拥。古老村落里,袅袅炊烟,带着咸味的海风,夹杂着飞鸟的啼鸣和游客的欢呼。风吹向何方,声音就飘向何处。

  在途中,遇到了湖北游客屈亿。他曾自驾欧洲各国,兜兜转转来到平潭,竟然在此处找到了最自洽的生活状态。“这里就像是我心中的白月光。”他说,在城市中生活久了,精神状态一直紧绷。来廊道走一走,看一看,就像给身体安上了一个减压变速器。“此处与城市一墙之隔,却别有洞天。你知道这里是平潭,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一趟下来,随身相机装满了碧水蓝天和海阔船行……来廊道漫游的人们完成了一次从城市生活到渔村郊野的切换,内心留下一片天朗气清,一怀轻盈澄澈。

  三

  城市有实力,也就有了想象力。这条廊道,是富有创造力的岚岛人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来到廊道的一处制高点,放眼望去,东侧,长江澳沙滩在眼前徐徐铺开,白色风车在风中悠悠转动,鳞次栉比的石头厝点缀海岸;西侧,广袤无垠的大海涌动着浪花,巍峨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横贯水上,落日余晖映照出美丽的天际线……这样的山海画卷着实美得超出想象。

  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跨越万水千山,才发现,最美的风景原来就在家门口,那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让人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很难想象,几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山林野径。让它蜕变的转折点,得益于这些年平潭国际旅岛日新月异的发展。

  2019年,我作为记者曾深入北部生态廊道项目建设现场采访。站在尘土飞扬的山头,我瞥见项目部办公室墙上贴着的施工规划效果图,页面上赫然写着“将平潭北部通乡通村的路网依次串通,打造一条具备原貌生态景观和海滨风景的平潭生态观光旅游走廊”的字样。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大学在鹭岛厦门求学,周末空闲时总喜欢在筼筜湖、五缘湾自然保护区游玩。鹭岛的城市绿意,让我一见倾心,我时常幻想:“平潭何时能拥有一条可媲美鹭岛的生态走廊啊。这里的空气是温润的,四周是宁静无声的,人们可以在这里与翠绿拥抱,享受深呼吸,体验自在惬意……”

  我盯着眼前的那张规划图许久,在心里已构想出生态廊道建成时的一百种模样。

  当时,一位皮肤黝黑、双手布满厚茧的工友看我在愣神,笑着和我聊天。他是青峰村人,在外地打了多年工。“受够了流离失所的漂泊,现在只想着回家。”他说,等这条廊道建成了,游客多起来,他想和几个兄弟合作,把老家石头厝改造成民宿和海鲜楼,自己创业当老板……

  四

  老乡当时那闪光的眼神,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他那句斩钉截铁的“自己当老板”,在往后的日子里,也一步步得到了验证。

  2020年,平潭北部生态廊道修通了,村民们有了追赶时代发展的信心。2021年,“平潭北部生态廊道Y049”荣获交通运输部2020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喜讯传来,我的眼眶湿润了:脚下的这条廊道,是我曾经梦想的“桃花源”。作为平潭人,油然而生出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

  趁风而上。青峰村、玉堂村、白沙村和国彩村等一批传统渔村正逐步转型为旅游村。一栋栋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渔民们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一批批平潭返乡青年也回到家乡逐梦。驾车沿着廊道一路往玉堂村方向行驶,村里那栋宛如城堡的白色民宿背靠石湾,坐于半山,让人以为穿越到了希腊的圣托里尼。这栋民宿有个诗意的名字——枕海入眠。每当夜幕降临,民宿灯火通明,客流源源不断。曾经,玉堂村是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如今已变成了以“山、海、田、渔”为基底,以“艺术文化、风情民宿”为支撑的特色旅游村。

  民宿主张建是土生土长的平潭人,“80后”的他曾在澳门求学工作多年,如今是平潭新一代返乡创业青年。一辆车,一个人,在岛上跑了几万公里,车开到报废,终在此处寻得门前宝地。“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海、记得住乡愁。第一次来玉堂村,就一见倾心。”张建边制作手冲咖啡,边计划经营自己的第二家民宿。

  同样毗邻北部生态廊道的岱峰村里有一家“知岛”民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破旧的危房,如今变身成为网红打卡点。“90后”民宿主杨米弟是我的大学好友,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留厦成为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几年前,他义无反顾放弃大城市的“铁饭碗”,来到岱峰村开民宿。从一笔笔自己画设计图,到参与民宿装修经营,他几乎将30岁之前奋斗积累下的所有财产全部投入创业。有一次和他谈起理想和现实,他说,“趁着年轻,多做一点义无反顾的事情,别等到老了再去悔恨。现在廊道建成了,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一边走,一边看,沿途遇到几位上了年纪的阿嬷,她们总会用最地道的方式跟你打招呼——“呷饭没”(平潭话为“饭吃了吗”)。这些乡音都在时刻提醒着你——这里是平潭,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同时,你也可以在这里看到特色民宿、时尚餐厅、网红打卡点,以及那无数个为梦想打拼的灵魂。

  你能发现这片土地古朴自然的一面,也能发现它现代活泼的另一面。这条廊道神奇地串联起了两个彼此独立却又相连的世界,其中有错位,有重合,也有矛盾,但它们就在这里,处于同一个时空里截然不同但又和谐并置的生活图景里。每到夏季,我总喜欢驾车行驶于北部生态廊道,追逐着那片如梦如幻的荧光海。夜深了,星河灿烂,洪波涌起,蓝眼泪细碎成无数的星星,散落在粼粼的波光中,美得让人心醉……

  每每此时,我就感觉自己置身于庄周梦蝶的梦境中,或是处于博尔赫斯小说编织的多维空间里。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历史上曾有多少人踏足?他们或许是赶海归途中的渔民,或许是当年参与北部湾风电建设的工程师,亦或许是当年用脚步丈量大美岚岛的海坛诗人……而我此时此刻正是他们中的一员,是漂浮于宇宙时空长河的一粒细小尘埃。我深吸一口气,不自觉地吟诵起:“君山岚云荡碧空,乐观山海古今同。千秋换我一瓢醉,身在风花雪月中。”

(全文共3502字)
分享到: